四十九天小说子衿视频剪辑-四十九天小说子衿全文06

 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华坪人,对于这个位于华坪东部的小镇,四十年来的认识和了解,印象最深的是那条窄窄的只容得下一张车子通过的街道,和那两边低矮黑旧的瓦屋。早些年时,偶尔到那边,在街上闲散漫步,还曾见过那早已被踏磨得不见纹路、凹凸不平的青石路面。赶街天,有那朴实乡民牵着的马匹,驮负着一筐筐的山货,马儿腾起一身的热气喷着一路的响鼻,蹄声从青石街那头嘚嘚过来。正午渐过,那些红的桃、黄的梨,清香的鸡枞、青岗菌,葱绿的山野小菜,毛色艳丽的鸡鸭鹅儿,便随着四散的人流,叽叽嘎嘎流入了川滇边地寻常人家和那常年烟雾蒙蒙的钢城集市。这便是对大兴街初浅的皮毛认识。而进一步走近大兴街,是从文友马海断断续续关于大兴的文字,以及丁酉年冬日的一次邂逅伊始。

  

南望兴泉镇文化中心、川滇咽喉大兴街

  大兴,在元朝时就有建制,早时治属永北府,旧时是滇、川、康(今西昌)三省交界地,今隶属于云南华坪,距离县城三十里,也是云南入川的咽喉,丽江茶马古道的一站。大兴地辖地面积不过一百余里,却因三面环山险峻,一面临湍急金沙江,毗邻四川,成为乱世兵家必争之地,匪患连连。解放后大兴历经历史变迁:1958年12月,建立大兴人民公社,1984年撤社建区改为大兴区,华坪人称为二区,一直延习到前些年。1988年改为大兴乡。2002年撤乡建镇,改称大兴镇,下辖新文、兴泉、干箐、南阳四个村属,镇治在兴泉村大兴街。2005年末,合并文乐乡设立兴泉镇,将镇人民政府迁驻兴泉村江地。曾经的大兴街,虽然结束了政府行政驻地的使命,但作为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街,却依旧保持了赶集的习俗,每逢一、四、七日的街子天,窄窄的老街车来人往,商贾云集,吸引着老街周边石龙坝、大兴以及四川攀枝花、福田、平江、三阳、惠民等地的商家小贩和山民百姓,熙熙攘攘地热闹着老镇。

  

大兴街古道

  据载,大兴街所在地原来只是一个村落,由于大兴老街所在地三面环山,环抱的青龙山和一碗水梁子连绵数十里,历史以来就是松竹公寨母寨、老鹰山苗族,青龙、黑山、海螺寨、蛮王寨、大箐沟等傈僳族以及新文滥坝回族等民族居住地,山高水深,险峻环生。这条从松竹绵延而下的高山峡谷,经过青龙河漫长岁月的洗礼冲刷,生生将这个村子冲成一个峡谷山丘。这华坪位于川滇边地,自古乃洪荒蛮夷之地,没有官道,唯一的河流金沙江水流湍急,乱石卧底,航运无法通行,就这一条茶马古道,如一根麻线穿连着华坪与华坪之外的世界。旧时茶马古道从华坪城翻过基左一碗水梁子,途径甘家垭口至大兴、再翻过把关垭口或江地走向四川。或从四川盐边过来,经过蛮王寨、南阳把关垭口至大兴,途往华坪、永北、丽江等。大兴作为必经之地,南来北往的商贾马帮,过往江湖人士,流官看客,或驮着烟酒、大米、盐巴、篾器、布匹、针头线脑、胭脂水粉等等,或带枷链足,含冤带屈,或拖家带口,颠沛流离,来来往往在这茶马古道。那些经历了一路风吹雨打、豺虫惊吓、匪患逃生的客商行人都要在这峡谷边上的村落里歇上一夜,添足给养,再一路南下入川,西行入滇,久而久之,这村落便日复一日渐渐热闹起来。

  

锁龙桥

  至嘉庆年间,大兴村一位邱姓的大户人家,便号召家族之中流砥柱和乡绅邻里,集资修建了这条峡谷边的青石板街,邱姓族人以及村里的村民陆续修建了临山一面大大小小的商铺,将那些狭小厚重的木质门后面一间间作了马店、铁匠铺子、米铺、饭馆、酒肆、茶馆、纸火店子,以及女人家用的针线、胭脂铺子等等,将那些旅途的奔波劳顿在这简单的繁华里安放下来,丰富繁荣了大兴这方小镇。由于地理位置限制,这条街临水的一面悬崖绝壁就空了下来,这便形成了大兴历史上最早的集市,因是邱姓族人提议修建加之邱姓在当地的财势,便将这条街称为邱家半边街,一直流传了下来。

  原本大兴街外没有河流,更没有时至今日依然古风尚存的锁龙桥。大兴街外这条从松竹老鹰山下来的青龙河峡谷,每到雨季,更是蛟龙翻滚,洪流贯耳,令往来商贾和行人心惊肉跳,精壮马匹扬蹄嘶鸣,竟将这本就位于山丘之上的半边街,越发冲涤的的险峻起来。那峡谷上的木桥,难敌黄水蛟龙,每每被洪水卷走,来往客商只能望洋兴叹,禁足逗留,或绕道远行,将漫长的旅途期限再度延长。直至清光绪五年,大兴街后山上玉皇阁那位祖籍西康(今西昌)姓张名联兴的道长,将那些旅人的困苦深深铭记,倾其家私,并往返游说乡里,多方筹资,耗银1850两,用人工打凿的石条在峡谷口筑起堤坝,修建了大兴第一座石拱桥----锁龙石桥。时至今日,桥下水如挂帘,形成一道天然瀑布,高十余米,声震半里。又历经岁月沧桑,山泥累积将临水的峡谷生生於成了平地,乡人陆续修建了老街临水的另外半边街面商铺,形成了今天所见大兴街,告别了邱家半边街的历史。后又在大兴街北面瓦房箐下筑坝,拦截青龙河蓄水修建了新文水库,至此,才有了今天所见大兴街外的河坝、田野和涓涓细流大兴河。

  

天宝寨古巷

  最早的大兴街,并没有这么多的人家和店铺,随着人来人往的增多,有那迷恋这方水土的、故土难归的流官看客,家道中落归途无期的子弟,在这上门当了女婿的匠人或寻下婆家的女子,以及江湖游士侠客,陆续有人择一方土地在街前巷尾搭建几间土屋定居下来,老街的人丁渐渐兴旺。清道光元年,正式命名为大兴街,逢一、四、七赶集,每月九场街天,曾一度成为华坪最兴盛的米市。为防匪患,清末还在老街东南西北各建设辕门一座,昼敞夜闭,倒也精确的描述了大兴街200多年的历史风貌,只是时至今日岁月更替,那辕门早已了无踪迹,只能为之唏嘘。到民国初期,大兴街一名陈姓乡绅发迹,修建街后天宝大院,今日仍可见昔日的高耸的山墙和照壁,依稀的白墙灰瓦和瓦楞上怒放的寄生植物、昔日繁华鼎盛可见一斑。解放后天宝大院全部划分给了当地百姓居住,在街后形成了长长窄窄、七弯八拐的巷子,鸡犬之声早晚相闻,留下了今天的天宝寨。

四十九天小说子衿视频剪辑-四十九天小说子衿全文06

  

大兴街赶街天

  大兴街是丽江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,时逢乱世苍茫,南来北往到此止步定居的三教九流多入牛毛,带来了五省三县的文化习俗。清光绪年初,玉皇阁道长张联兴牵头成立了洞经会和同善会,兴起了赶龙王会、观音会、桥会等风俗,承头从事修桥、补路等慈善事项和办理乡民红白喜事等,吸引四方八面的客商、戏班到此兴会,大兴街一度曾空前繁荣,形成了陈、徐、饶、倪四大家族各占一方的局面。

  据说,大兴街日益兴盛之后,巴蜀文化陆续传入,街上兴起了说书、喝茶、唱段等,民国时期,还有人客商做起烟土生意,开起了烟馆,促成了南阳村种植罂粟之风的兴盛。那时的街上,最出名的有倪家茶馆,那些个乡绅氏族和歇脚客商,无事便在这茶馆里听书喝茶,在余音绕梁的丝竹、二胡声中,天南地北的故事便从这方天地中转流传到川滇边地,茶余饭后,消减着乱世苦痛沧桑。还有名气远扬的马记铁匠铺,常年四季铁锤叮当火星四溅,雾霭升腾混合着雄性的汗水,打造的铧口、犁钯、锄头、镰刀等铁器,除了满足周边农家农耕需求之外,一部分就近装上马鞍,随着叮叮当当的马帮流入遥远他乡。而那些锋芒毕露的刀剑,则伴随着仗剑者一身的侠气,隐入了看不见的江湖。早年大兴街上还有一个业余戏班倪家班,成形于民国年间,以倪姓居多而得名,戏班以唱滇剧为主,兼唱花灯和京剧,闲时排练,逢节演出,朝朝晚晚依依呀呀,笙箫鼓乐,倒也丰富了这川滇边地小镇的历史文化。

  

四十九天小说子衿视频剪辑-四十九天小说子衿全文06

  在大兴老街通往天宝寨的一个巷口,我们邂逅了大兴街最后的剃头摊子,旁边是叼着长烟锅卖草药的傈僳老阿玛,还有颜面沧桑的老者,正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摆弄着地摊上的兰花烟。两个老人年龄估计都在70多岁了吧,其中一个围着阴单布的围脖,稳稳地坐在露天剃头摊子上。说是摊子,不过是一把老式的旧木椅,一个装了水的铝盆和随意挂在别家商铺外墙上的一个工具袋子,脚下散落着零星的马粪渣子。老人座下是那把漆色斑驳的木椅,半边脸颊上涂满了肥皂泡沫,另一边新剃的脸颊却干干净净,无一丝杂乱。而那正在手使剃刀的老者,也是一身的卡基布衣裳,花白的发际从青色的帽檐下显露出来,他的专注似乎与这身后喧闹的集市没有半点关系,娴熟的剃刀在他关节粗大的指尖上下灵动,泡沫和胡渣随着剃刀的舞动散落到脚下,而剃刀下那张历经岁月沧桑的脸,在冬日的朝阳下,越发的干净明亮起来。

  

  今日的大兴街,虽然经过了部分扩建,但由于住户太多和地理位置受限,仍旧狭窄拥挤。很多砖混结构的商铺,代替了古旧厚重的木质铺面,虽然拥挤,却依然保持了昔日的喧闹和古朴的民风。在这里,在深深的雨季,或来自公寨母寨,或蛮王寨下、青龙山上的朴实乡民,脚上沾满赭黄色的泥浆,吆喝着汗气升腾得马儿,那马帮的声音,叮叮当当、叮叮当当,从滥坝村尾尾上或天宝寨外的小路上一路摇响过来,钉着铁掌的四蹄,在水泥路面上敲出久违的节奏。有脸色沧桑的村民,肩背手提了散发清香的篾器,大至簸箕、朗筛、篾席、烟兜、背篓,小至提兜、刷把、筛子、撮箕、斗笠,在街心摆卖任你挑选,这些,也曾是当年马帮客商驮运的商品,流传四方八面。在老街的集市上,你仍旧可以感受到边地最古老原始的农产品交易方式,如:以把(或子)计算农产品价格,乡民门将葱、蒜苗、芫荽、青白菜等菜蔬用稻草扎成小捆,确切说应该是把,只有人一只手心能够握下的数量,现在一般在五角或1块钱一把,要在旧时,可能就是一枚铜板或几分硬币吧。记得十多年前到大兴下乡去老街上闲逛,还有买红心果以每十个计价的,或五角钱或一块钱十个。类似的还有买卖桃李、甘蔗等的这种交易方式。但凡种种,就是在今天的县城集贸都已经销声匿迹,而这大兴老街,却依然保持着这种方式,或许,是历史的印迹镌刻太深,已经根植于这片乡土并深入了父老乡亲的骨髓,而非时光流逝轻易能够抹去的。

目前15000+人已关注加入我们

  

  

  

  

  

期待你是下一个
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015098350.com/80908.html

相关文章

访客
访客
发布于 2024-05-04 08:43:22  回复
或天宝寨外的小路上一路摇响过来,钉着铁掌的四蹄,在水泥路面上敲出久违的节奏。有脸色沧桑的村民,肩背手提了散发清香的篾器,大至簸箕、朗筛、篾席、烟兜、背篓,小至提兜、刷把、筛子、撮箕、斗笠,
访客
访客
发布于 2024-05-04 10:14:20  回复
,修建街后天宝大院,今日仍可见昔日的高耸的山墙和照壁,依稀的白墙灰瓦和瓦楞上怒放的寄生植物、昔日繁华鼎盛可见一斑。解放后天宝大院全部划分给了当地百姓居住,在街后形成了长长窄窄、七弯八拐的巷子,鸡犬之声早晚
访客
访客
发布于 2024-05-04 00:45:06  回复
大兴第一座石拱桥----锁龙石桥。时至今日,桥下水如挂帘,形成一道天然瀑布,高十余米,声震半里。又历经岁月沧桑,山泥累积将临水的峡谷生生於成了平地,乡人陆续修建了老街临水的另外半边街面商铺,形成了今天所见大兴街,告别了邱家半边街的历史。后又在大兴街北面瓦房
访客
访客
发布于 2024-05-04 06:51:50  回复
续有人择一方土地在街前巷尾搭建几间土屋定居下来,老街的人丁渐渐兴旺。清道光元年,正式命名为大兴街,逢一、四、七赶集,每月九场街天,曾一度成为华坪最兴盛的米市。为防匪患,清末还在老街东南西北各建设辕门一座,昼敞夜闭,倒也精确的描述了大兴街200多年的历史风貌,只是时至今日岁月更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返回顶部